“建議有關部門按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做法,將我國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逐步取消10%的消費稅,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率,以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崔波指出,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葡萄酒成為酒類產品中的消費熱點。近年來,葡萄酒產業發展成為各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和支柱產業。山東、河北、山西、甘肅、寧夏等幾個規模較大的葡萄酒產區也都快速發展,葡萄酒產業已在全國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益。以寧夏為例,目前,全區葡萄種植面積達到65萬畝,其中釀酒葡萄57萬畝,已建成酒莊86個,年產葡萄酒1.2億瓶,2017年綜合產值達200億元,為7.5萬人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了5萬戶、10萬名生態移民增加收入。
我國已成為世界各主要葡萄酒出口國瞄準的市場。“十二五”期間,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年均增長30%以上,國產葡萄酒市場受到巨大沖擊,產量逐年下降,收入增速減緩。目前,我國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質優價廉的國外葡萄酒進口將實現“零關稅”,這也對尚處在起步階段的我國葡萄酒產業帶來壓力。
另外,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均把葡萄酒作為農產品,給予多種農業補貼及優惠的稅收政策,如歐洲、美國,均按農產品征稅,各國稅率不一致,大概為8%-9%,如法國的增值稅稅率為8%。而我國將葡萄酒作為工業產品,征收比較高的稅負。按我國現行葡萄酒稅率計算,每銷售一瓶價格為150元的國產葡萄酒,其中僅消費稅和增值稅就達37元左右,約占售價的25%(不包括企業所得稅),高稅率削弱了我國葡萄酒產業的市場竟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