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孫燕明)“葡萄酒中國鑒評體系是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中國園藝學會聯合發布的第一個葡萄酒評價體系,旨在規范葡萄酒市場流通秩序,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引導國內外葡萄酒從業者生產優質產品。”5月22日,由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北京市房山區葡萄種植及葡萄酒產業促進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葡萄酒中國鑒評體系—葡萄酒感官評價活動上,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表示,未來,中國酒業協會將繼續堅持葡萄酒終端市場評價能力建設,建設葡萄酒終端評價人才隊伍體系,深化對市場終端產品的評價服務。
據王琦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是我國甚至全球葡萄酒市場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今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9.05萬千升,同比下降27.51%。
如今,疫情在我國已經得到基本控制,在全行業的努力下,國內葡萄酒行業逐步復蘇。近期抽樣調研顯示,進入5月后,葡萄酒市場動銷繼續加快,部分企業預計在6月就可以恢復往年同期水平。
近年來,葡萄酒在網絡電商平臺上的銷售增長異常迅猛,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尤為突出。如何構建線上傳播和銷售平臺,持續提高產區、企業、產品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成為從業者思考的一大問題。
王琦表示,中國酒業協會將繼續加強葡萄酒文化建設,進行中國葡萄酒發展史研究;加強葡萄酒市場終端能力評價建設,整理總結出具有中國飲食和飲酒文化特色的葡萄酒消費指南,引導葡萄酒生產者提供優質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明白消費依據;構建葡萄酒健康飲用場景和方式,理性進行葡萄酒餐酒搭配的推廣;建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讓葡萄酒成為消費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樹立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整體形象。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酒業協會還將繼續推動產區建設和葡萄酒小產區的認定和培育工作,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繼續科學優化葡萄酒產業布局,合理發展有自身特點及優勢的釀酒葡萄基地和產業集群,形成原生葡萄酒、冰葡萄酒、起泡葡萄酒、白葡萄酒和優質紅葡萄酒等極具地域風格特征的葡萄酒產區,培育和扶持產區內一批創新能力強、誠信度高、特色鮮明的葡萄酒生產企業。
與此同時,中國酒業協會將繼續推動葡萄酒產品結構優化及完善,重視產品的差異化創新,深入研究產品特性,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市場、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精心研發行銷對路的品種;實現產品品種多樣化和差異化,高檔、中檔葡萄酒和佐餐酒同步發展及合理的產品結構調整目標;實行葡萄酒產品的合理分級,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據悉,去年,中國酒業協會舉辦了三場終端產品評價活動,對國內市場銷售的葡萄酒產品進行品鑒分析,在業內產生了廣泛影響。此次葡萄酒感官評價結果將于5月下旬發布。